金骏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来源于:本站 日期:2018-07-25
1 总则
为建立健全深圳市金骏玮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保护环境,建设安全健康的生产经营环境,制定本预案。
编制本预案应依据国家、地方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要求,主要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施行);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7)《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8)《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2011年5月1日施行);
9)《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10)《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环办〔2014〕34号;
11)《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2010年1月1日施行);
12)《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13年修订);
13)《深圳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深府办〔2006〕120号,2006年7月26日);
14)《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1年7月);
15)《深圳市贯彻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细则》。
本预案适用于深圳市金骏玮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突发废水超标排放应急预案、突发废气超标排放应急预案、火灾爆炸事故引起环境污染的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泄漏的应急预案,自然灾害诱发环境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停电应急预案、环保设施受限空间作业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突发交通事故次生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突发限制运输事件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
(1)预防为主
公司立足于环境事件的预防、预测、预控,通过向全体员工宣传普及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知识,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组织开展对消防、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废水处理、自然灾害等潜在风险源的辨识活动,认真落实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环境安全风险。
(2)以人为本
在突发环境安全事件的预防、应急响应过程中,应始终把应急处置人员、职工、周边群众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
(3)快速响应
公司承担环境应急工作职责的人员在接到突发事件的信息后,应按程序立即实施应急响应,及时控制事态。
(4)属地管理
公司所属各部门对本部门环境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响应负责,突发环境事件时,所在部门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先期处置并报警求助。
1.5 公司概况与环境保护目标
深圳市金骏玮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其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深圳市宝安区环保服务公司西乡厂。公司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潭头树边坑工业区厂房1栋,公司共有员工63人,其中有3名高级技术人员,11名中级技术人员,4名安全管理人员。公司于2001年取得深圳市环境保护局颁发的《深圳市危险废物经营技术资格证书》,2002年8月获得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保护设施经营资质证书》,2004年12月获得广东省环保局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公司的业务范围:收集处理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氰废水和废物(处理量800吨/年),在处理过程中综合利用回收贵金属,最后将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真空离子镀靶材生产、加工和销售;二氯四氨钯、硫酸四氨钯、硫酸铑的生产和销售。
1.基本情况
公司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深圳市金骏玮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
|
深圳市金骏玮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注册地址
|
深圳市宝安区
|
公司地址
|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潭头树边坑工业区厂房1栋
|
占地面积
|
5234.92m2
|
所属行业
|
环境治理
|
成立时间
|
2001年8月
|
注册资金
|
2050万元
|
销售收入
|
3000万
|
员工人数
|
63人
|
专科本科以上人员
|
17人
|
法人代表
|
罗少谋
|
企业负责人
|
程旻
|
经济类型
|
民营企业
|
公司规模
|
小型
|
上班时间
|
一班制: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30)
|
产品类型
|
年处理含氰废水、滤芯、空瓶、铁桶、树脂等废物563.22吨
|
2.公司的地理位置
深圳市金骏玮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潭头树边坑工业区厂房1栋。松岗镇位于深圳市西北部,珠江口东岸,地理坐标:北纬22°46',东经113°50'。树边坑工业用地位于松岗镇东南部,西北邻东方工业用地,西南邻潭头工业用地,东临松岗大道。东距松岗大道约0.6km、距松岗与公明镇界约2.2km,南距松岗与沙井镇界约1.1km、西南距沙井镇约4.8km,西距广深公路约0.7km、距广深高速约1.4km,北距松岗镇镇政府约1.7km。公司西侧为信誉夹布海棉厂,与该公司污水处理池相距27m;东侧为耐吉电器公司(生产配电柜),与该公司厂区之间隔15m宽的区间道路;南侧为德力佳公司(制造润滑油),与该公司厂房相距28m;北侧为规范绿地。其地理位置见图1、四至情况见图2。


图1 深圳市金骏玮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地理位置
图2中金骏玮公司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存放情况说明如下:
(1)危险化学品存放于酸性和碱性化学品仓库;
(2)公司产生的危险废物含重金属结晶物(废水处理产生)存放于废水处理站的污泥房;
(3)收集回来的含氰废水按酸碱分别进入酸性和碱性车间,当天处理,不存放,酸碱性车间位于金骏玮公司车间(B栋)四楼;
(4)收集回来的含氰包装物存放于危险废物仓库。
3.公司产品及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公司处理危废情况见表2,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见表3,主要能源资源消耗情况见表4,主要设备见表5、表6。
表2 金骏玮公司危废处理情况
危废种类
|
危废代码
|
具体形态
|
年处理量(吨)
|
无机氰化物废物
|
HW33
|
液/固态
|
563.22
|
合计
|
563.22
|
表3主要原辅材料及年用量
序号
|
原辅料名称
|
单位
|
年用量
|
化学品浓度(纯度)
|
来源
|
储运方式
|
1
|
氰化钾
|
吨
|
0.6
|
97%
|
外购
|
汽车运送到厂,分类放置于仓库存放
|
2
|
硫酸
|
2.5
|
95%
|
3
|
盐酸
|
20
|
31%
|
4
|
硝酸
|
5.5
|
60%
|
5
|
氨水
|
2.4
|
25%
|
6
|
氢氧化钠
|
20
|
99%
|
7
|
漂白水
|
80
|
10%
|
8
|
锌粉
|
5
|
99.9%
|
4.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表4 主要能源以及资源消耗情况
名称
|
年消耗量
|
来源
|
电
|
598544 kWh
|
市政供电
|
新鲜水
|
5911 m3
|
市政供水
|
液化石油气
|
104瓶
|
外购
|
5.主要设备
表5 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序号
|
使用工序
|
设备名称
|
产地/厂商
|
型号/规格
|
数量
|
投产时间
|
功率
|
存放地点
|
1
|
置换还原
|
PVC还原槽
|
自制
|
1000L
|
12个
|
2008.1
|
——
|
四楼酸、碱性车间
|
2
|
离子交换
|
离子交换机
|
自制
|
——
|
6部
|
2008.1
|
0.37
kW
|
四楼酸、碱性车间
|
3
|
解吸
|
树脂解吸机
|
自制
|
——
|
1套
|
2009.12
|
0.55kW
|
四楼酸性车间
|
4
|
过滤洗涤
|
水循环真空泵
|
江苏
|
DLK-I-20
|
2台
|
2010.3
|
2.2
kW
|
四楼酸性车间
|
5
|
过滤洗涤
|
布氏漏斗
|
香港
|
直径300mm
|
4套
|
2007.6
|
——
|
四楼酸性车间
|
抽滤瓶
|
体积20L
|
6
|
干燥
|
煤气灶
|
深圳
|
中号
|
4个
|
2010.5
|
——
|
四楼酸性车间
|
7
|
过滤洗涤
|
PP过滤器
|
自制
|
——
|
1个
|
2010.2
|
——
|
四楼酸性车间
|
8
|
干燥
|
干燥箱
|
江苏昆山
|
A00322
|
1台
|
2009.7
|
10
kW
|
四楼干燥室
|
9
|
溶解
|
电炉
|
香港
|
E.G.O
|
2台
|
2010.3
|
2
kW
|
三楼分析室
|
10
|
连铸
|
连铸机
|
自制
|
——
|
4
|
2003
|
20
kW
|
二楼铸造车间
|
11
|
塑性成形
|
压片、加工、直片
|
自制
|
——
|
3
|
2011.7
|
50
kW
|
二楼铸造车间
|
表6 主要辅助设备清单
序号
|
设备名称
|
产地/厂商
|
型号/规格
|
数量
|
投产时间
|
功率
|
存放地点
|
1
|
发电机
|
重庆康明斯
|
KDGC550S
|
1台
|
2007.12
|
500
kW
|
一楼发电机房
|
2
|
纯水机
|
上海和泰仪器
|
DW-100
|
1台
|
2010.6
|
0.1
kW
|
三楼分析室
|
3
|
原子吸收光谱
|
美国PE公司
|
AA400
|
1台
|
2010.6
|
0.3
kW
|
三楼分析室
|
4
|
ICP发射光谱仪
|
美国PE公司
|
7000DV
|
1台
|
2011.02
|
1.5
kW
|
二楼分析室
|
6.危险废物处理工艺产污环节
(1)贵金属回收工艺


图3 酸性含氰废液处理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图4 碱性含氰废液处理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2)含金树脂解吸工艺

图5 含金树脂解吸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3)含氰废弃包装物洗涤工艺

图6 含氰废弃包装物洗涤工艺流程图及产污位置图
(4)钯盐铑盐生产工艺

图7 二氯四氨钯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图8 硫酸四氨钯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图9 硫酸铑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1)主要污染源及其治理措施汇总
金骏玮公司主要污染源及其治理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污染物防治措施
污染类型
|
排放源
|
污染物名称
|
防治措施
|
大气污染物
|
解吸设备、还原槽、反应柜
|
盐酸雾、硫酸雾、HCN、NO2、SO2
|
吸收塔处理后高空排放
|
水污染物
|
生产废水
|
COD、总氰化物、总镍、总铜、总锌
|
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
|
固体废物
|
含重金属结晶物(废水处理产生)
|
总镍、总铜、总锌
|
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
(2)废水治理情况
金骏玮公司废水站近年经升级改造后,增加了MVR蒸发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改变了以往碱性氯化破氰+化学混凝沉淀+生化处理+过滤的处理工艺。升级改造后的处理工艺见图10。

图10金骏玮公司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含氰废水经漂白水破氰后,调节pH值至4-5,部份重金属和其他沉淀物经絮凝沉淀后,上清液进入MVR蒸发系统,经过蒸发,废水分离为浓缩液和蒸馏水两部分,浓缩液泵入冷却釜冷却结晶,结晶经压滤机压干后,打包装袋,委托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处理;蒸馏水则再通过超滤和反渗透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纯水经检测合格后达标排放,浓水再返回MVR蒸发系统。
(3)废气治理情况
金骏玮公司酸性废气净化系统主要采用碱性溶液喷淋洗涤的方法进行吸收废气,系统主要包括:废气捕集装置、净化装置、气流管道、风机烟囱和电控系统等。
酸性废气净化系统的工艺流程为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含有H2SO4、HCl、氰化氢等酸性废气被吸收罩捕集直接进入支风管,经各自调节阀门,由排风总风管引至楼顶进入净化塔,废气流由吸收填料塔下部进入, 塔顶部防堵型喷嘴产生雾状喷雾,洒下的吸收液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沿着填料的各处表面均匀分布,并在表面形成一均匀液膜。净化塔的垂直设计使酸碱溶液和自下而上气体相向流动,并能很好地接触反应,气流中的污染物被自动加药装置制备的循环碱溶液吸收进入水箱,达标的气体经净化通过风机、风机消音管、烟囱排入大气。
表10废气处理措施情况表
序号
|
产生源
|
污染物名称
|
处理方式
|
1
|
酸性车间
|
硫酸雾、盐酸雾、氰化氢
|
喷淋塔碱液吸收
|
2
|
碱性车间
|
氰化氢
|
喷淋塔碱液吸收
|
3
|
分析室废气
|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
|
喷淋塔碱液吸收
|
(4)固体废物治理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其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金骏玮公司与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签订了工业废物处理协议,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负责金骏玮公司固体废物的运输过程及全部处理过程。
表11 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去向
名 称
|
产生量(t/a)
|
处理去向
|
含重金属结晶物
|
16.945
|
交由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处置
|
1.5.3公司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
公司周围5km以内的保护目标见表11。
表7 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
名称
|
方位
|
距离
|
受体性质及规模
|
环境保护目标
|
大气
|
桂景园
|
东北
|
280m
|
居民区,1000人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二级标准
|
潭头新一村
|
西面
|
992m
|
居民区,1000人
|
潭头学校
|
西面
|
1000m
|
学校,500人
|
松岗中学
|
东北
|
1400m
|
学校,700人
|
联投东方华府
|
北面
|
1200
|
居民区,1500人
|
新桥社区
|
西南
|
2000
|
居民区,3500人
|
中海西岸华府
|
西北
|
4000
|
居民区,2500人
|
噪声
|
金骏玮公司周边500m范围内居民区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
|
地表水
|
潭头渠
|
南面
|
250m
|
/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
|
地下水
|
公司所在区域及其地下径流下游方向地下水
|
生态
|
生态控制线
|
东面
|
450m
|
/
|
生态不受破坏
|
1.6 环境危险事件分级
通过对可能存在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危险性的分析,根据危险事件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情况,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A级突发环境事件和B级突发环境事件两个等级。
1.A级突发环境事件:
A级预警指需要提请外部力量支援方能控制的事件。
2.B级突发环境事件:
B级预警指依靠公司自身的力量即能控制的事件。
1.7环境安全风险分析和分级
依据企业的环境危险性和分级界定,汇总企业可能存在的环境安全风险源和可能的时间后果,汇总于表8。
表8 环境安全风险源及其危害后果表
序号
|
环境安全风险源
|
可能的事件后果
|
环境事件分级
|
环境危害
|
安全危害
|
1
|
工业废水超标排放
|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
人员伤亡、中毒
|
A/B
|
2
|
废气超标排放
|
外部和作业环境空气污染
|
人员伤亡、中毒
|
A/B
|
3
|
火灾、爆炸引起环境污染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
人员伤亡、中毒
|
A/B
|
4
|
危险化学品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大量泄漏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
人员伤亡、中毒
|
A/B
|
5
|
危险废弃物贮存、运输过程中的泄漏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
人员伤亡
|
A/B
|
6
|
自然灾害诱发环境安全事件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
人员伤亡、中毒
|
A/B
|
7
|
停电引发环境事件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
人员伤亡、中毒
|
A/B
|
8
|
环保设施受限空间作业事件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
人员伤亡、中毒
|
A/B
|
9
|
突发交通事故次生污染事件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
人员伤亡、中毒
|
A/B
|
10
|
突发限制运输事件引发环境污染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
人员伤亡、中毒
|
A/B
|
1.8企业应急能力评估
1.8.1 现有事故防范措施分析
公司风险源主要防范措施见表9。
表9 现有事故防范措施
序号
|
风险源
|
防范措施内容
|
1
|
车间
|
氰化氢在线浓度报警器、解毒剂、催吐剂、通风系统、消火栓、灭火器、洗眼器、喷淋装置、防毒面具、防酸手套、劳保鞋、紧急开关、作业前对设备检查、交接班制度、岗前培训、持证作业等
|
2
|
剧毒品仓库
|
仓库单独设立,双门双锁,仓库内及房门外适当处均安装闭路电视探头及警报装置,并将监视可视屏安装在值班室24小时值班监视;加强通风、限量存放、分类存放、安全警示标志、定期巡检等
|
3
|
危险废物运输车辆
|
公司自身拥有相关危险废物运输资质;含氰废水运输采取规格塑胶桶统一包装,车箱采用全封闭式,车上备有木屑,用于吸附废液;持证上岗、限速警示牌、安全培训、车辆检查和检测、车辆维保、定期年审、车辆保险、应急预案、灭火器、救援电话,车载GPS装置;随车配备相应、足量的事故应急救援设备、工具、劳保用品、应急药品等
|
从企业应急装备现状来看,企业应急物资相对完善,应急装备见附件6。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企业已经在安全、环保管理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除此之外,企业领导班子还在组织机构上加强了对安全、环保的管理,成立了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环保领导小组等机构,配备有专职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企业日常的安全环保管理、检查和技术措施的落实,事故隐患整改、安全教育组织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组织体系具体见图12:

图12 应急组织体系
2.2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职责
深圳市金骏玮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在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名单附后),执行董事任组长,副总任副组长,成员由财务部、采购部、生产技术部、人力资源行政部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应急领导小组是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最高决策的非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
(1)研究、决定、部署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和完善应急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研究解决人、财、物等重大问题;
(2)组织公司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审查其运行情况;
(3)统一领导和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工作;
(4)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设在安全主任办公室。
应急办公室主任及成员:主任为安全主任,成员包括生产技术部主管、人力资源行政部主管。
应急办公室作为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
(1) 定期组织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工作,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
(2)开展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检查、指导各部门应急工作;
(3)协调有关部门参与应急处置;
(4)负责与相邻单位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当发生紧急状态时,领导小组自动转为现场指挥部。突发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现场指挥官负责制,由领导小组组长担任。当领导小组组长不在时,由领导小组副组长担任现场指挥官。
应急救援过程的各机构之间的关系,见附图1。
突发环境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安全保卫、应急监测、现场处置、资源保障、医疗、技术专家6个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副总
负责接警和通知、警报和紧急公告;了解、收集和上传下达有关信息,联络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各工作组和各方面的应急处置工作。与政府部门沟通联络,配合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发布、应对媒体。
2)抢险及安全保卫组
组长:人力资源行政部主管
成员:保安队相关人员、操作工、业务员等
负责接警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对事故性质及危害程度做出分析判断;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领导小组并提出处置建议;当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请求外部支援时,抢险组协助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派出专业抢险队伍。
负责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安全保卫。安全保卫组先行组织保安及有关人员,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对现场应急抢险人员的安全进行监护。
3)现场监测组
组长:生产技术部主管
成员:实验室分析员
负责迅速制定监测方案、查清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种类、特性,分析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评价污染影响范围,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趋势,对潜在环境危害实施持续监控。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监测结果。并委托专业环境监测单位进行实施监测工作。
4)后勤保障组:
组长:采购部主管
成员:业务员、电工等
负责组建运营应急抢险物资信息数据库,明确设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提供救援抢险所需的交通工具,将抢险机械、设备、材料等及时调到现场。
5)医疗组
组长:副总
成员:业务部、财务部、生产技术部部分员工
负责简单救治的医疗物品准备,并在人员受伤、中毒后进行简单救治;负责与就近的医院进行联系沟通,保证相关医院救援力量的及时到达。
6)技术专家组:
组员:名单见本预案附件4。
负责对突发环境、安全事故的危害范围、程度、发展趋势做出科学评估,为现场应急指挥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现场应急处置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2.3 公司相关部门及职工的应急职责
1.公司所属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环保与安全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安全、环保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或上报。
2.公司所属各部门发现事故迹象或在事故初期(如火灾初期、危险化学品少量泄漏),应组织本部门职工及时扑救,采取果断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同时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3.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过程中,各部门应积极配合,为应急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必要时主动将本部门的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
4.公司全体员工人人均有及时报告环境、安全事故隐患,积极参与各种应急演练活动之职责;紧急状态时,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得擅自对外发布消息。
2.4 外部救援队伍
深圳市金骏玮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潭头树边坑工业区厂房1栋,外部救援队伍如下:
(1)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深圳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
(2)环境监测:宝安区环境监测站、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3)就近医院: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
外部救援队伍名单及联系方式见附件6。
3 预防和预警
1.环境危险源分析及危害
(1)危险源辨识
根据公司生产状况、产污排污情况、污染物危险程度、周围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结合公司相关环评资料,本预案对可能存在的环境危险源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确定有以下10类,分别是:
——废水超标排放应急预案
——废气超标排放应急预案;
——火灾爆炸事故引起环境污染的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环境污染的应急预案;
——危险废物泄漏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诱发环境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停电应急预案
——环保设施受限空间作业引起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突发交通事故次生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限制运输事件应急预案
(2)废气超标引起的环境污染危险性分析
目前公司已经对产生的无机酸性废气采取了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以下几种可能会引起生产废气超标排放:废气净化装置换药不及时,废气未经有效净化直接排放,超过规定限值,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抽风系统故障,废气不能及时排出室外造成车间空气污染等。
(3)火灾爆炸事故引起环境污染危险性分析
公司存在主要火灾爆炸致因:
——电气短路过载引起火灾;
——违规动火作业引起火灾。外来施工方或本公司设备实施检修动火作业过程中,人为失误引起火灾;
火灾爆炸事故在扑救过程中,所产生大量的消防水(可能含危化品)可能流入公司雨水管道,造成水环境污染事件;火灾爆炸事故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可能含有危废、危化品挥发或分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事件。
(4)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环境危险性分析
公司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化学品为氰化钾、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氨水、漂白水、锌粉等,均属于危险化学品。根据公司的生产、储存及运输现状,化学品危险性分析如下:
公司生产过程中有使用、贮存、运输危险化学品,存在着腐蚀、中毒、火灾爆炸等危险因素,在使用、贮存及运输过程中,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操作不当,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危害,造成环境事件。
化学品及特性
|
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
|
氰化钾:白色圆球形硬块,粒状或结晶性粉末,剧毒。在湿空气中潮解并放出微量的氰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微溶于醇,水溶液呈强碱性,并很快水解。
|
危险化学品
|
硫酸:高浓度的硫酸有强烈吸水性,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
危险化学品
|
盐酸:盐酸的性状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具有较高的腐蚀性。浓盐酸(质量分数约为37%)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因此盛有浓盐酸的容器打开后氯化氢气体会挥发,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盐酸小液滴,使瓶口上方出现酸雾。
|
危险化学品
|
硝酸: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纯硝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浓硝酸为淡黄色液体,正常情况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窒息性刺激气味。
|
危险化学品
|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
|
危险化学品
|
氨水:氨气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氨气有毒,对眼、鼻、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能使人窒息。
|
危险化学品
|
漂白水:漂白水是新制的漂白粉水溶液,主要成份就是次氯酸钠和氯化钠。次氯酸钙可与水发生可逆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
|
危险化学品
|
锌粉:具有强还原性;粉末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被明火点燃引起爆炸,潮湿粉尘在空气中易自行发热燃烧。
|
危险化学品
|
无机氰化物废液:剧毒;遇酸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
危险化学品
|
(5)危险废物泄漏引发的环境危险性分析
公司危险废物主要为无机氰化物废液和含重金属结晶物。
公司导致危险废物泄漏主要致因:
——废物在搬运、贮存过程中有散落/泄漏现象。
——盛装危废容器破裂、渗漏,致使危险废物外泄。
——现场员工的环境意识不足,不清楚废弃物如何分类和对环境的污染。
(6)环保设施受限空间作业引起环境事故危险性分析
员工在废水站地下池等进行受限空间作业中,因管理制度缺陷、操作失误、疏忽大意、设备故障和人为破坏等原因,可能引起人员中毒、缺氧窒息、触电等事故。
公司制定的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如表12所示。
表12 公司制定的环境保护制度
序号
|
制度名称
|
1
|
《废水处理操作规范》
|
2
|
《废气处理操作规范》
|
3
|
《环境监测措施》
|
4
|
《剧毒物品管理制度》
|
5
|
《厂区安全措施》
|
6
|
《岗位责任制》
|
|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办法》
|
3.1.3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与整治
1.公司建立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及时发现隐患并投入必要的资金进行治理,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水平。
2.火灾隐患排查方面,公司制定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防火巡查、检查制度,消防教育、培训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来确保公司的消防安全。
3.落实隐患整治专项资金。对于环境风险隐患整治资金,从环保专项整治措施费中列支。
4.开展环保部门人员日常检查,开展定期检查和监督抽查。
5.定期开展环保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和奖励,开展宣传环境保护应急常识和清洁生产方面的知识培训工作。
6.依据公司的环境、安全风险特点,进行必要的人才、物资贮备,妥善管理好应急物资,持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公司的预警分为两级,即B级和A级。B级预警指依靠公司自身的力量即能控制的事件;A级预警指需要提请外部力量支援方能控制的事件。
B级由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向应急领导小组提出发布建议,应急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发布预警;A级预警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直接发布预警,并报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
2.预警发布条件如下:
(1)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时发现存在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的重大危险源时,应及时预警;
(2)收到的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立即进入预警状态,并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预警公告的内容主要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止时间、影响估计程度和范围、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公告发布后,需要变更预警内容的应及时发布变更公告。
4.发布B级预警后,按程序采取以下措施:
(1)启动本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
(2)领导小组通知相关工作组成员集结,进入紧急状态;
(3)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危险状况。
(4)若事件得到控制,已没有发生的可能,领导小组宣布解除预警。
5.发布A级预警后,按程序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本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
(2)领导小组通知全部工作组成员集结,进入紧急状态;
(3)向政府环保或安监或卫生或交通部门报告事态,请求支援,必要可请求其他环保公司支援;
(4)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危险状况。
(5)若事件得到控制,已没有发生的可能,由领导小组宣布解除预警。
4 应急响应
4.1.1 公司应急值班电话:设在安全主任办公室,由安全主任负责,电话为0755-28231927,13924657371(短号:667371)。
4.1.2 综合协调组接到公司内部事发部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或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急响应要求时,应尽可能询问以下情况并作记录:
(1)事件发生的时间、准确地点;
(2)人员伤亡或污染范围;
(3)事件控制现状。
综合协调组人员接到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领导汇报。应急办公室领导视情况请示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4.1.3对初步确定为A级事件,应在10分钟内向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报告,且应按本预案4.1.4条的要求进行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4.1.4 初报、续报、处理结果报告
1. 初报是在发现或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通过电话或传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公司环境受到破坏程度、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
2. 续报是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通过网络或书面随时上报(可一次或多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在初报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原因、处置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效果等基本情况。
3.处理结果报告是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以书面方式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在初报、续报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4.1.5 公司外部环境、安全应急相关方的联系电话见附件5。应急办公室应关注相关方联系方式可能的变化,保持相关方的联系电话为最新。
4.2 预案启动与现场指挥
4.2.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发布应急响应预警、启动应急预案:
(1)废气超标排放;
(2)废水超标排放;
(3)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可能流入地表水或恶化周围空气质量;
(4)危险废物大量泄漏,可能流入地表水或恶化周围空气质量;
(5)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环境污染或人员伤亡事件;
(6)其他认为有必要的突发环境、安全事件。
4.2.2 预案一旦启动,领导小组自动转为现场指挥部,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任总指挥,并尽快赶赴现场,统筹安排处置工作。同时通知各工作组集结并赶赴事发现场。
4.2.3 所有参加应急响应行动的工作组必须服从现场总指挥的统一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4.2.4 当事件失控升级,需要外部力量(如政府环保、安监、卫生部门)组织处置时,总指挥请求相关政府部门支援。外部力量到达现场后,现场处置的指挥权上移,公司的所有应急力量(人力、物资)应全力协助配合,服从统一指挥。
4.3.1突发的环境事件,各应急工作组接到领导小组的紧急指令后, 10分钟内赶到事发现场。
4.3.2 现场处置过程中,工作组每30分钟通过电话等方式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紧急情况随时报告。
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公司所属各部门发现事故迹象或在事故初期(如火灾初期、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少量泄漏等情况),应一面组织本部门职工及时扑救,采取果断措施避免事态扩大,一面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4.5 现场污染控制与消除
4.5.1 当事态的发展超出公司自身的应急能力,需要外部力量支援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组织公司的所有应急力量进行先期处置,力图控制事态,为外部力量赢得宝贵的应急处置时间。
4.5.2 工作组到达现场后,综合协调组负责联络有关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工作。对外负责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续报工作并将突发环境环境事件处置和调查结果上报;对内负责接警和通知、警报和紧急公告;协调各工作组和各方面的应急处置工作,并进行事后事件调查。
4.5.3安全保卫组负责对与应急处置无关的人员实施疏散、安全警戒和伤员救护工作。
4.5.4对于非火灾事件,抢险组负责实施现场污染控制、污染消除、危险物品转移、隔离、堵截、设备停车等工作。对于火灾事故,抢险组负责火灾扑灭与财产抢运。对于消防水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负责污水拦截、收集与转运。
4.5.5 对于废气超标排放事件、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泄漏事件、以及火灾爆炸引起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组应在20分钟内拟定监测方案,快速实施水的污染物监测,并根据事态的发展和监测数据适时调整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包括监测范围、监测点位、监测方法、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等。
4.5.6 后勤保障组根据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提供必要的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确保处置工作顺利实施。
4.5.7 技术专家组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和监测数据信息,向现场总指挥提出切断与控制风险源、减轻与消除污染、人员救护等处置措施建议。现场总指挥据此下达处置指令。
4.6 专项处置措施
4.6.1突发废气超标排放事件,按照本预案的现场处置预案之一《突发废气超标排放事件应急预案》处置。
4.6.2突发废水超标排放事件,按照本预案的现场处置预案之二《突发废水超标排放应急预案》处置
4.6.3突发火灾次生的环境污染事故,按照本预案的现场处置预案之三《突发火灾爆炸引起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处置。
4.6.4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按照本预案的现场处置预案之四《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处置。
4.6.5突发危险废弃物泄漏事件,按照本预案的现场处置预案之五《突发危险废物泄漏引起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处置。
4.6.6突发自然灾害诱发环境安全事件,按照本预案的现场处置预案之六《自然灾害诱发环境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处置。
4.6.7突发停电引发环境污染事件,按照本预案的现场处置预案之七《突发停电时间引起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处置。
4.6.8突发涉及环保设施方面的人身伤害事件,按照本预案的现场处置预案之八《突发环保设施受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处置。
4.6.9突发交通事故次生污染事件,按照本预案的现场处置预案之九《突发交通事故次生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处置。
4.6.10突发限制运输事件引发环境污染,按照本预案的现场处置预案之十《突发限制运输事件应急预案》处置。
当事态的发展超出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需要请求外部应急相关方(如政府环保、安监、卫生等部门或其他环保公司)支援时,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向相关方求援。外部力量到达现场后,指挥权上移,公司的应急队伍必须服从统一指挥。
公司指派综合协调组组长全权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媒体应对工作,主要职责是当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发布事件的起因、事态发展的程度、环境危害及范围、采取的应急措施、事件调查结论及奖惩办法等信息。除指定媒体应对责任人外,公司其他员工不得擅自对外发布相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污染或危险已经解除;
(2)监测表明,空气或水体的有毒有害因子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经基本消除且无继发的可能;
(4)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的安全健康免受再次危害,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责任人为执行董事。
终止程序:经指挥部、技术专家组核实,应急情况得到消除进入正常状态,现场总指挥下达指令,解除应急状态,终止应急响应工作。
应急响应过程中,应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好本公司员工及周边群众的安全健康。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现场的安防管理规定;公司应急安全保卫人员应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对现场应急抢险人员的安全进行监护。
当公司或周边群众出现受伤等情况时,应及时请求就近医院支援或送伤员去医院治疗。
5 后期处置
对于在事件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办公室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进行处理,包括办理工伤理赔、赔偿损失、人员机能恢复训练等。
5.2 恢复生产与后期污染监测
应急响应终止后,人员、设备均经妥善安置恢复,如恢复后的生产设施、环保设施、人员配备均能满足日常要求的水平,且能确保恢复后的生产不会造成二度污染或人员伤害,经应急指挥部和技术专家组确认后,由应急总指挥宣布可恢复生产。
应急结束后,应针对应急发生时的相关环境指标进行后续监测,避免相关因素再次引发污染应急情况。
5.3 调查评估与奖惩
5.3.1 对于B级环境污染事件,在应急响应行动结束后4h内组成事件调查评估组,组长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担任。调查完毕应形成调查评估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原因、事件性质、事件级别、经济损失、责任认定、处理建议、应急过程评估等,调查报告由综合协调组主导编制。
5.3.2 对于A级环境污染事件,公司应维护好现场,待上级政府部门进行调查与责任认定。调查过程中,公司领导和当事人应认真配合,不得隐瞒真相。调查结果形成报告。
5.3.3 公司管理层依据事件调查评估报告的结论,对事件责任人实施处罚,对在应急处置行动中表现突出的人员予以奖励。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行动结束后,由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督促跟踪计划的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应包括具体项目、可行性分析、完成时间、资金投入、预期效果、责任部门与验收条件等。
6 保障措施
6.1 人力资源保障
6.1.1 公司对承担应急处置相关工作人员(领导小组及各专业组)定期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实施考核。
6.1.2 公司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综合性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指挥、信息报告、污染控制、人员救护的能力。相关部门根据需要开展专业演练(如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等)。
6.1.3参加化学品应急行动人员应参加市公安局组织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持化学品操作上岗证。
6.2.1 应急办公室依据公司环境安全应急能力现状,每年12月评估下年度项目的资金需求,报公司领导审批后,列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这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人员训练、应急物资采购等。
6.2.2 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需要资金支持时,后勤保障组请示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同意后即可支出,财务部门应积极配合。
6.3.1 公司根据环境危害因素的特点及可能的事件类别,进行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储备的应急物资数量、种类应与公司的环境风险程度相适应(公司现有应急物资见附件6)。
6.3.2 公司的应急物资应贮存在专用仓库,实行专人管理。应急物资仓库应做好通风、防潮工作。仓库管理人员应将应急物资登记造册,及时申请更新即将到期的物资。
6.4.1 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为深圳市金骏玮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就近医院,当公司出现工伤等人员伤害事故时,可及时请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支援或送伤员去医院治疗。
6.4.2 应急响应过程中,应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好本公司员工及周边群众的安全健康。
6.4.3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现场的安防管理规定。
6.5.1 公司的主要通讯手段为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对讲机。所有承担应急职责的人员均配备移动电话,确保全天24h开通,应急处置现场可使用对讲机。
6.5.2 公司与应急相关方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当内外部应急联系电话变更时,应急办公室部应对联系电话进行更新,以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反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公司各部门应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完善机制,服从指挥,顾全大局,积极开展突发环境、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将作为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公司应预备数量充足的应急车辆用于运送应急物资、受伤人员等,确保应急措施的及时有效采取和应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应急过程中,应充分保证相关道路、通道畅通,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公司应急安全保卫人员应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对现场应急抢险人员的安全进行监护。
应急过程中,应通过使用相关先进设备、邀请相关行业专家等方式,主动调集先进科技力量,有效保障应急程序的顺利实施。
7 预案管理
7.1 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7.1.1 应急办公室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环境应急处置队员集中学习本预案及其专项预案。
7.1.2 应急办公室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学习本预案和相关专项预案,充分认识公司的消防特点,做好预防工作。
7.1.3 公司通过墙报、多媒体等手段,将本预案的相关规定传达至全体员工,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与技能。
7.1.4 公司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演练,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专项演练,所有演练应精心策划、认真实施并做好总结。
该预案至少三年修订一次,且每年进行一次评估,确认预案的时效性和是否需要修改。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急办公室应及时组织对预案进行修订:
(1)公司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了较大变化;
(2)相关单位和人员发生变化或者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职责调整;
(3)周围环境或者环境敏感点发生变化的;
(4)环境、安全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发生了变化;
(5)公司认为应当适时修订的其他情形。
1.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升职或奖金;
⑴ 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着的;
⑵ 对防止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成绩显着的;
⑶ 对事件应急准备与相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着的;
⑷ 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2.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的,按照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罚款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⑴ 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
⑵ 不按照规定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⑶ 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⑷ 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⑸ 阻碍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进行破坏活动;
⑹ 有其他对环境时间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本预案及其现场处置预案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报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备案。
8 附则
(1)危险物质
指《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
(2)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环境风险源
指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4)环境敏感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5)环境保护目标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6)环境事件
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7)突发环境事件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8)应急救援
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的措施。
(9)应急监测
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0)恢复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1)应急预案
指根据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的类别、危害程度的预测,而制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环境风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行动。
(12)分类
指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类别。
(13)分级
分级指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级别。
(14)应急演练
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练。
本预案由深圳市金骏玮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应急办公室组织制订并负责解释。
8.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应急小组
|
姓名
|
职务
|
办公电话
|
手机
|
短号
|
领导小组
|
罗少谋
|
执行董事
|
28231535
|
13924657371
|
667371
|
程旻
|
副总
|
28231118
|
13925246919
|
666919
|
郑翠苗
|
副总
|
28231810
|
13632893010
|
663010
|
罗俊红
|
财务部主管
|
28231565
|
13530648789
|
668789
|
罗淑辉
|
采购部主管
|
28231820
|
13824334818
|
664818
|
彭章平
|
生产技术部主管
|
28231816
|
13798227206
|
667206
|
聂建平
|
行政部主管
|
28231008
|
13528847385
|
667385
|
应急办公室
|
罗少谋
|
安全主任
|
28231927
|
13924657371
|
667371
|
彭章平
|
生产技术部主管
|
28231816
|
13798227206
|
667206
|
聂建平
|
行政部主管
|
28231008
|
13528847385
|
667385
|
综合协调组
|
程旻
|
副总
|
28231118
|
13925246919
|
666919
|
抢险及安全保卫组
|
聂建平
|
行政部主管
|
28231008
|
13528847385
|
667385
|
曾锦丰
|
保安队长
|
28231812
|
13686441659
|
——
|
罗瑞丰
|
保安副队长
|
28231812
|
13715143458
|
663458
|
莫运琪
|
保安
|
28231812
|
13713691689
|
661689
|
林文礼
|
员工代表
|
28231530
|
13534000508
|
660508
|
林文松
|
操作工
|
28231530
|
13544243344
|
663344
|
赖建明
|
业务员
|
28231810
|
13714220109
|
660109
|
现场监测组
|
彭章平
|
生产技术部主管
|
28231816
|
13798227206
|
667206
|
郑旭宽
|
分析员
|
28231806
|
15920044007
|
——
|
黄宝君
|
分析员
|
28231806
|
18938831141
|
——
|
医疗组
|
郑翠苗
|
副总
|
28231810
|
13632893010
|
663010
|
刘嘉嘉
|
业务部员工
|
28231810
|
13530806885
|
661223
|
杨丽辉
|
财务部员工
|
28231699
|
13714011953
|
661953
|
戴爱文
|
生产技术部员工
|
28231820
|
13537710901
|
660901
|
后勤保障组
|
罗淑辉
|
采购部主管
|
28231820
|
13824334818
|
664818
|
李水龙
|
业务员
|
28231810
|
13714072981
|
662981
|
罗少标
|
电工
|
——
|
13530233202
|
663202
|
姓名
|
联系电话
|
专业
|
黄小武
|
13590391559
|
安全生产
|
彭荫来
|
15815552515
|
环境保护
|
温致平
|
13902958262
|
环境保护
|
王 石
|
13825207869
|
环境保护
|
曾贤桂
|
13715280348
|
工程技术
|
附件5 常用应急电话
序号
|
外部机构名称
|
应急情况
|
联系电话
|
1
|
宝安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
|
环境污染事故
|
29744063
|
2
|
宝安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
27875632
|
3
|
宝安区应急管理办公室
|
29996401
|
4
|
松岗街道办
|
27095555
|
5
|
火警
|
火灾
|
119
|
6
|
宝安区消防大队
|
27788119
|
7
|
医疗救护
|
医疗应急
|
120
|
8
|
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
|
27718530
|
9
|
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
|
危废处理
|
83125905
|
10
|
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27264584
|
11
|
深圳市宝安区工业废物处理站
|
27875482
|
12
|
松岗派出所
|
警戒疏散
|
27135885
|
13
|
保护目标
|
桂景园
|
通知松岗街道办
27095555
|
潭头新一村
|
潭头学校
|
松岗中学
|
联投东方华府
|
新桥社区
|
中海西岸华府
|
附件6 应急物资一览表
名称
|
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储存地点
|
单架
|
EDJ-003A
|
副
|
1
|
仓库
|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
L65X-10
|
套
|
1
|
仓库
|
对讲机
|
GP3188
|
个
|
4
|
保安室
|
强光灯
|
ZK-L-2121
|
个
|
2
|
保安室
|
安全带
|
FPD698/1DGP
|
副
|
2
|
仓库
|
急救箱
|
CH549
|
个
|
3
|
生产部
|
安全警示牌
|
——
|
套
|
2
|
仓库
|
铁锹
|
Free Soldier 中号
|
把
|
5
|
仓库
|
防化服
|
杜邦C级
|
套
|
3
|
仓库
|
可燃气体检测仪
|
RBT-6000-F/A
|
台
|
1
|
煤气瓶间
|
M40气体检测仪
|
M40
|
台
|
1
|
废水站
|
灭火器
|
MFZ/ABC4型
|
个
|
60
|
各部门
|
电焊机
|
象牌JB3643-92
|
台
|
1
|
仓库
|
发电机
|
EG355L-500N
|
台
|
1
|
放电机房
|
污水泵
|
50KQF-25
|
台
|
1
|
废水站
|
手套
|
华南牌
耐酸碱工业手套
|
双
|
20
|
仓库
|
雨鞋
|
耐酸碱劳保雨鞋
|
双
|
20
|
仓库
|
亚硝酸异戊酯吸入剂
|
0.25ml/支
|
包
|
30
|
生产部
|
高锰酸钾催吐剂
|
0.02%高锰酸钾液体
|
瓶
|
3
|
生产部
|
漂白水
|
有效氯含量10%
|
吨
|
5t
|
废水站
|
木屑
|
粉末状
|
千克
|
400
|
生产部
|
细沙子、沙包
|
河沙
|
吨
|
1
|
应急沙池
|
应急池
|
200
|
立方米
|
1
|
仓库旁(地下)
|
叉车
|
CBY23-Ⅱ
|
辆
|
5
|
车间一楼
|
氰化物快速检测试纸Quantofix
|
Cyanid(e)
1-30mg/L CN-
|
盒
|
2
|
分析室和废水站
|
全面罩
|
3M6800
|
个
|
5
|
仓库
|
附件7 厂区雨污管线布置图
突发环境污染现场处置预案之一
突发废气超标排放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提高公司对突发废气超标排放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废气污染环境的风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废气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突发废气超标排放事件的应急响应。
2 职责
2.1 应急监测组负责对废气污染因子实施快速监测,及时提交监测数据。
2.2 抢险组负责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和消除污染。
2.3 后勤保障组负责为现场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应急物资。
2.4 综合协调组负责对外信息报送,紧急联系医疗单位实施伤员救护工作。
2.5 技术专家组负责对现场处置、应急监测等提供技术支持。
3预防与准备
3.1 废气处理基本情况
金骏玮公司已配备三套废气吸收塔对解吸设备、还原槽、反应柜、分析室产生的硫酸雾、盐酸雾、氮氧化物、HCN等进行了处理。
废气治理措施见下表。
废气处理措施情况
产生源
|
污染物名称
|
处理方式
|
解吸设备、还原槽、反应柜、化验室
|
盐酸雾、硫酸雾、HCN、NO2、SO2
|
采用5%~10%的碱液两层喷淋塔吸收
|
3.2 废气超标排放原因分析
以下几种情形可能引起公司废气超标排放:
1.废气净化装置换药不及时,酸性废气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
2.抽风系统故障,废气不能及时排出室外造成车间空气污染;
3.处理工操作失误;
4.填料未定期清洗或更换,填料被废气中的粘稠物所堵塞,废气中和交换面积减少,循环水未定期更换;
5.其他情形。
3.3 预防措施
预防废气超标排放的措施主要有:
1.公司制定并严格执行废气净化操作规程,对废气处理设施定期检修,及时更换药品。
2.认真做到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所有可能产生废气的地点,均应安装废气管道,并入废气净化系统。
3. 建立长效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发现泄漏危险即采取措施治理,不得带病运行,以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性。
4.公司针对空气污染的风险特性,准备应急物质,如喷淋装置、防毒面具等,适当增加废气净化的药剂贮备,以便实施紧急处置。
5.加强与生产部门的信息沟通,当废气量或污染因子浓度可能超标时提前预告。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值班人员接到如下空气污染的报告时,应立即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
1.废气塔故障或出现排放雾状气体等异常情况;
2.车间出现有气味等异常情况;
3.氰化氢报警器出现报警情况;
4.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空气污染报告;
5.周边居民投诉空气污染报告。
4.2 当污染物为有毒有害气体时,后勤保障组必须携带足够的防毒器具,并为人员、车辆、个体防护装备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当污染物为易燃易爆气体(如液化石油气)时,现场严禁烟火,机动车远离污染源。
4.3 处置措施
一般措施:
1.对于废气净化装置超标排放事件,可要求生产部门暂时停止生产,让废气不再产生,并同时立即采取加强喷淋等增强废气处理效果的措施。
2.及时对已超标外排的有害气体进行洗消,尽力降低危害性。在处置工作中,应发挥整体的救援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3.必要时设置水幕墙阻止有毒有害气体向周围的环境敏感区和办公楼漂移。
氰化氢超标报警处置:
对于氰化氢超标排放报警器报警,应立即切断氰化氢排放源,且对于正在处理的酸性池应停止加酸,并加碱调节废液为碱性,避免氰化氢的进一步的产生。同时需迅速撤离危险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应考虑将其引燃,以排除毒性气体的积聚。隔离火种、热源,应急场所严禁吸烟。
应急处理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公司有毒有害气体与可使用的中和剂,见下表:
有害气体名称
|
中和剂
|
酸雾
|
水、苏打等碱性溶液
|
氰化氢
|
大量的水
|
5 现场恢复与应急结束
5.1经应急监测人员多点多次的监测,结果达标,且确认污染物不会影响人员安全,经专家组确认后可视为正常状态。
5.2 进入正常状态后,现场总指挥通知生产部门恢复生产,宣布应急结束。
突发环境污染专项预案之二
突发生产废水超标应急预案
1 总则
提高公司对突发废水超标排放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废水污染环境的风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废水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深圳市金骏玮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突发生产废水超标排放事件的应急响应。
2 职责
2.1 应急监测组负责快速采样分析,适时提交废水污染因子浓度等监测数据。
2.2 抢险组负责查找事故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控制污染。
2.3 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应急处置需要的设备、药剂等。
2.4 技术专家组负责依据监测数据提供技术咨询。
3 突发生产废水超标排放事件致因与预防
3.1 主要污染因子及废水处理情况
项目生产废水主要来自原料带入水、工艺废水以及设备清洗废水等,主要污染因子包括COD、总氰化物、总锌、总铜等。
金骏玮公司废水站近年经升级改造后,增加了MVR蒸发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改变了以往碱性氯化破氰+化学混凝沉淀+生化处理+过滤的处理工艺。升级改造后的处理工艺下图。

金骏玮公司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3.2 废水超标排放原因分析
金骏玮公司的生产废水采用间歇方式进行处理,平均每天的产生量为1-2m3,累计到8m3时进行处理检测确认各项指标达标后才进行排放,故而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废水水质、废水量等原因导致超标的可能。
对于金骏玮公司,有以下几种情形可能引起生产废水超标排放:
1.排放水池监测数据有误或不及时;
2.废水站工作人员误操作;
3.废水管网跑、冒、滴、漏;
4.火灾引起次生性废水污染;
5.造成生产废水超标的其他情形。
3.3 预防对策
预防生产废水超标排放的措施主要有:
1. 对废水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大大增强了废水站达标排放的能力,使废水超标事故概率大大降低。
2. 按照环保主管部门的规定,严格实行废水的总量控制、废水量与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能力合理匹配。
3. 加强废水处理设备设施及废水管道的维护、管理,发现故障及时修复。
4. 污水站内主要设备均采用一备一用;备用发电机保证在短时间内连续供电。
5. 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废水处理操作规程,实行标准化操作;操作人员外送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6. 做好总排口的污染因子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 定期清理废水池的污泥,并妥善存放、转运。
8. 废水超标事故原因及响应对策见下表:
事故原因及响应对策表
序号
|
事故原因
|
事故响应对策
|
1
|
排放水池监测数据有误或不及时
|
督促相关监测人员进行及时监测;增加单个水样测定次数,提高数据精度。
|
2
|
废水站工作人员误操作
|
排查出误操作的废水站处理人员,纠正并督促相关人员进行正确操作,并对误操作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补救。
|
3
|
废水管网跑、冒、滴、漏
|
组织维修人员对跑冒滴漏的部位进行维修或设备更换。
|
4
|
火灾引起次生性废水污染
|
对消防水进行有效收集,避免消防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5
|
造成生产废水超标的其他情形
|
分析排查出事故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合理应对。
|
4 应急响应
4.1废水监测项目
市监测站监测项目:pH、COD、总氰化物、氨氮、总镍、总铜、总锌。公司内部在线监测项目:ORP、pH。
4.2当发现排放水池监测数据有误或废水站人员误操作等情况导致总排放口的污染因子超过广东省标准DB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时段二级标准的限值后,应立即关闭总排口,并进行重复取样分析。在确认系污染因子超标后,监测人员应向环保主管报告,并报告公司总经理,公司分管副总在15分钟内到达废水处理站,成立现场指挥部。
4.3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视情况严重程度决定启动本预案,抢险组会同人力资源行政部负责查找事故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控制污染。
4.4 应急监测组对关闭总排口后的排放池中的废水进行三次以上合理采样,样品监测数据应提交给技术专家组,技术专家组将分析结论、处置建议提供给抢险组和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
4.5 根据重新监测的数据结果,对未处理达标的废水进行重新处理,而后再进行三次以上监测,监测数据报技术专家组,应急指挥部根据技术专家组的提供的分析结论、处置建议做出下一步决定。
4.6 应急处置期间,如有需要,可临时将超标废水送至应急池,待问题解决后,可重新将应急池中的废水抽回废水站进行有效处理后排放。
4.7 对已经排放出去的超标废水,专家组和现场指挥部应根据排出去的水量和污染物浓度进行评估,如需进行补救,应立即报告相关环保部门,采取补救行动。
5 现场恢复与应急结束
5.1三次以上的监测数据表明污染物已达标,且经排查确保再无超标排放隐患,经专家组和总指挥部确认后可视为正常状态,开启总排口,排放达标废水。
5.2 进入正常状态后,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突发环境污染现场处置预案之三
突发火灾爆炸引起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 则
提高金骏玮公司对突发火灾爆炸引起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快速、有效的抢救、救援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爆炸事故引起环境污染事故危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深圳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金骏玮公司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的应急响应。
2 职责
2.1 火灾爆炸事故的初期,事件所在部门有责任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处置行动,有责任向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介绍事件原因、经过,并积极配合公司的应急力量参与应急响应行动。
2.2 抢险组负责火灾爆炸事件的控制及事后的现场清理、洗消,外来消防力量到达后积极协助应急处置;并负责对被危险化学品污染的消防水拦截、收集和转移。
2.3 安全保卫组负责被困人员的紧急救护和伤员救护;负责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和安全隔离。
2.4 综合协调组负责对外报警和依据综合预案的规定对外信息发布。
2.5 应急监测组负责污染空气、水体的采样和监测,提交监测数据。
2.6 技术专家组负责对火灾爆炸可能的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做出判断,对具体火灾事故引起环境污染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
3 公司火灾爆炸致因与预防
3.1 主要的火灾爆炸致因
1.电气短路过载引起火灾;
2. 燃料(液化石油气等)泄漏激发能源着火;不相容的危险化学品混触着火;通风不良,挥发的易燃气体形成爆炸混合物遇火源引起爆炸;明火引起危险化学品燃爆;
3. 违规动火作业引起火灾。外来施工方或本公司设备实施检修动火作业过程中,人为失误引起火灾;
4. 金属锌粉遇湿燃烧造成火灾。
3.2 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
为预防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应采取如下预防控制措施:
1. 电气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电气装置的选型、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配电设备、线路定期检查、检修、保养,保持良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有电气设备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健全电气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定期对员工进行电气安全教育。
2. 实行动火作业许可制度,严禁违规动火。
3. 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使用及运输管理,完善通风、防泄漏、防静电等安全设施。
4.锌粉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包装应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胺类、氯代烃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4 应急响应程序
4.1火灾初期的应急响应
4.1.1 火灾初期,事发现场任务部门和员工都有灭火的责任。
4.1.2 公司所有员工发现着火点,均有责任立即向周围同时大声报警,所有部门领导应立即组织员工投入灭火行动,同时进行应急信息报告:应急办公室值班电话:0755-28231927,13924657371(短号:667371)。
4.1.3 当火灾初期现场为部门间的公共区域时,现场最高级别的领导自然担当灭火指挥。
4.1.4 公司应急值班电话接到火灾爆炸报警后,一般应向报警人员询问一下情况并做好记录:
1.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
2.是否有人被困。
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4.1.5 接警后,现场应急指挥部指挥抢险组立即奔赴事故现场,应急队伍到达后现场的前期处置人员应尽快撤离。综合协调组同时将了解的火警信息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
4.1.6 如果火灾被及时扑灭,抢险组应保护好事发现场。由综合协调组进行原因调查和分析,后方可恢复正常生产。
4.2 火灾扩大的应急响应
4.2.1 当火灾得不到控制,有蔓延趋势时,抢险组应立即向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建议向119求援。
4.2.2 综合协调组向119报警时,应说明以下情况:
1.公司所在的准确位置;
2.具体的着火部位;
3.人员被困或受伤害情况;
4.公司的联络人及电话。
4.2.3 报警后,安全保卫组指派人员在主要路口引导外来应急车辆。
4.2.4 公安消防人员到达公司后,应急现场指挥部调动公司力量积极配合应急工作。
4.2.5 安全保卫组指挥公司所有非应急人员按照预定的路线撤离至指定的安全区域。达到安全区域的非应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灭火现场。
4.2.6 发现有人被困在危险场所时,应立即向公安消防人员报告,协助救出被困人员。
4.3 环境污染应急处置
4.3.1 当火势逼近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使用场所,及危险废物的处理场所时,抢险组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搬离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至安全区域。
4.3.2 金骏玮公司涉及氰化物的处理,故消防水中很可能含有氰化物,故需采取严格谨慎措施,防止废水危害人员安全及污染环境。因公司有较完善的应急状态下应急池消防废水收集管道系统,故而可以通过控制阀门(应急状态时关闭市政总排水阀,开启应急水阀)将扑灭火灾产生的消防水引导至应急池中,而后进行处理。
其他配合措施包括:
1.用沙包筑围堰引导消防废水进入雨水井口。
2.部分不能进入雨水井口的消防废水,修筑围堰将其拦截或将其引致低洼处,防止流出厂外,扩大污染。此部分消防废水后续用泵抽至应急池。
4.3.3 注意现场污水的流向和收集,消防废水只能流向通往应急池的管道内或修筑的围堰中。
4.3.4 抢险过程中,抢险组负责观测消防废水的流向和数量,当发现消防废水满溢或流向厂外时,立即报告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
4.3.5当围堰中或低洼处的消防废水水位较高时,抢险组应启用污水处理装置处理一部分污水,或利用潜水泵及时将围堰中的污水抽至另一个围堰内或是另一低洼处。
4.3.6灭火抢险结束后,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消洗、清理,利于废水处理设备对废水进行集中处理或请环保公司协助处理。应急池废水中的氰化物处理可参照一般氰化物废水的处理方法。
4.4 污染事故扩大应急处置措施
4.4.1 当出现火灾扩大或消防废水外流,导致事故扩大,超出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趋势时,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立即指示综合协调组拨打110、119等外援电话,请求支援。
4.4.2 外援力量到达后,现场指挥权归上级指挥中心人员或公安消防队统一指挥。公司现场处置指挥部做好现场介绍和信息资料提供工作,现场所有抢救人员和装备由总指挥统一指挥调配,开展应急救援抢险工作。
4.4.3 一旦消防废水流出厂外,立即对厂外的污水井和雨水井进行封堵,以防止污水流入市政管网而发生水体污染次生灾害。同时将消防废水围堵到尽肯能小的范围内,利用石灰、吸附棉、活性碳等对消防废水进行回收和消解。
5 现场安全与救护
5.1 火灾爆炸事故引起环境污染事件救援工作危险性比较大,必须对应急处置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周密考虑,防止被火烧死和消防废水灼伤,或被燃烧物所产生的气体导致中毒、窒息,以保证应急人员免受事故的伤害,对电气设备灭火时必须切断电源,防止触电。
5.2 当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时,后勤保障组应采为公司应急行动人员提供专业的个体安全用品,如防化服、自给式呼吸器、过滤式呼吸器等。
5.3 当有员工或应急人员受到伤害时,安全保卫组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现场救护,综合协调组应立即请求120支援送伤员就近到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救治。
6 现场恢复与应急结束
6.1 当火灾爆炸引起环境污染事件抢险工作结束后,对参与应急的人员进行清点,使用的抢险物质与装备专人进行清点和回收,及时重新配置事故现场应急设备。
6.2 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确认所有火源已全部扑灭,火灾没有继发的可能时,经征得专家咨询组同意,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宣布解除应急行动结束。
7事故调查
7.1没有动用外部力量即扑灭的火灾,由综合协调组组成调查组,对火灾爆炸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火灾爆炸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
1.出事着火部位。
2.火灾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含管理原因)。
3.人员受伤情况。
4.经济损失情况。
5.应急处置的效率。
6.责任追究的建议。
7.2对于动用119力量扑灭的火灾,由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配合。
突发环境污染现场处置预案之四
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 则
1.1 目的
为科学应对公司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环境污染事件,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危害,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深圳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对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事件的应急响应。
1.4 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环境污染事件类型
1.公司在贮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因泄漏、燃烧爆炸、突发事故救援不当等,造成危险化学品以废水、废气和废渣等形式排放进入环境、致使大气和/或水体污染。
2.废弃的危险化学品处置不当造成的污染。
3. 交通事故引起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
2 职责
2.1 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自动转为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
2.2 事发部门是事故的第一响应责任者。
2.3 综合协调组:迅速召集其它专业小组进入实战状态,将应急领导小组命令第一时间传达给各专业小组,并将各专业小组最新情况汇报给应急领导。同时负责危险化学品泄漏环境事件对外联络和通报、续报工作;应急环境事件结束后,对突发泄漏引起环境污染事件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对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并提交调查报告。
2.4 抢险组会同事发部门实施紧急现场处置,清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防止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向周边扩散,控制事态扩大。
2.5 应急监测组: 根据需要负责空气、水体或土壤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及时提供准确数据。
2.6 后勤保障组:为现场处置提供必需的应急物质,化学品泄漏污染范围扩大时应提供进一步的人员、车辆、器械支持。
2.7 技术专家组:主要工作为参与、指导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应急现场指挥部决策参考。
2.8 安全保卫组:根据化学品泄漏影响范围划定警戒区域,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另对现场应急抢救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监护工作。
3 预防与准备
3.1 危险化学品储量
公司危险化学品的具体储存量见下表。
项目
|
名称
|
状态
|
年使用量
|
最大储存量
|
存储地点
|
危险化学品
|
氰化钾
|
固体
|
0.6t
|
0.2t
|
氰化钾仓库
|
硫酸
|
液体
|
2.5t
|
0.6t
|
酸性仓库
|
盐酸
|
液体
|
20t
|
2t
|
酸性仓库
|
硝酸
|
液体
|
5.5t
|
0.8t
|
酸性仓库
|
氢氧化钠
|
固体
|
20t
|
1.5t
|
碱性仓库
|
氨水
|
液体
|
2.4t
|
0.5t
|
碱性仓库
|
漂白水
|
液体
|
80t
|
6t
|
废水处理站
|
锌粉
|
固体
|
5t
|
2t
|
锌粉仓库(单独储存)
|
3.2 公司根据相关危险化学品法律法规、标准编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制定安全操作标准,培训员工按标准化作业,并告之员工掌握化学品安全防护要求及应急处置措施。
3.3 公司应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特征,准备应急物资,如堵漏装置、收集装置、吸附材料、防毒面具、消防器材等。
3.4 各部门发现有危险化学品泄漏异常迹象时,应果断采取堵漏、转移措施,实施紧急处置,并报告应急办公室。当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意外泄漏进入雨水管网时,抢险组应对泄漏物进行拦截、收集、转运,避免污染物泄漏入雨水管道后直接进入河沟。
3.5 当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可能超出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时,应立即向松岗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和市人居委应急管理处等部门报告,请求相关部门援助。
3.6 人力资源行政部应每天对危险化学品贮存仓库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处理危险废物现场实施巡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
3.7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有防止化学品泄漏措施,现场暂存地点应设置防止危化品容器破裂收集装置。
4 应急响应程序
4.1抢险组接报后迅速查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已造成的污染范围、人员伤害后果。
所有可能产生液态污染物和洗消废水(可能含剧毒的氰化物)的应急处置中,修筑围堰引导废水进入雨水井(已关闭市政总水阀,开启应急水阀),而后进入应急池待处理,或将污染物交有资质的专业环保公司进行处理。
存放和使用化学品的场所应设置应急处理设施,发生事故时,尽量将泄漏出来的危化品导入到应急处理设施内,将污染物控制在仓库内或厂区内,减少环境影响。
4.2 人员疏散与救护
4.2.1 以下几种情形现场指挥部应考虑人员疏散:
1.出现大量泄漏含氰化物的液体情况,易对厂区人员造成致命伤害;
2.泄漏的危险化学品为气态(如液化石油气)、易挥发性液态(盐酸等),可能导致现场人员中毒伤害;
3.大量泄漏的危险化学品为易燃易爆物质,存在火灾、爆炸风险;
4.发生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火灾,且难以控制。
4.2.2 所有应急无关人员应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有序撤离。人员到达指定地点后,各部门负责人应清点人数,并将结果报现场指挥部。
4.2.3 对于现场中毒或被化学品灼伤的人员,综合协调组应立即请求120支援送伤员到就近松岗人民医院救治。
4.3 现场处理处置
4.3.1对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燃烧,应采取冷却措施,使其稳定燃烧,防止爆炸,并保护相邻建筑物。在未确定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切断物料且温度下降后,向稳定燃烧的火焰喷干粉,覆盖火焰,终止燃烧。
4.3.2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应立即在警戒区停电、停火,杜绝一切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火种,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关闭有关阀门。
4.3.3对现场泄漏物应采取覆盖、收容、稀释处理,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如泄漏物为氰化物废液,应用惰性材料吸收或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稀释后进入应急池,大量泄漏可引导废液只低洼处然后收容;如泄漏物为液态危险化学品(如硫酸),应采取围堤堵截或挖掘沟槽等方式收集泄漏物,修筑围堤、挖掘沟槽的地点应离泄漏点的距离应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泄漏物到达之前完工,同时注意避免污染区域扩大;如泄漏物为易燃易爆物(如液化石油气),应急处置中应严禁烟火;如泄漏物排入雨水、污水系统,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防止对地表水造成污染;对挥发性较强的液态污染物(如盐酸),应采取减低其蒸发措施,如用泡沫、泥土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等。
4.3.4泄漏量较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如活性炭)木屑等天热有机吸附剂)、中和材料(如树脂、聚氨脂等)吸收中和,或用水泥固化,石灰固化等固化法处理。
4.3.5对于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产生的消防水,往往含大量的化学品污染物,应采取拦截、收集措施,将消防水引入污水处理站,防止直接排入受纳水体。
5 公司危险化学品泄漏的现场处置
5.1氰化钾的泄漏处置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加入过量次氯酸钠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污染区用次氯酸钠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统一处理。对氰化氢则应将气体送至通风橱或将气体导入碳酸钠溶液中,加等量的次氯酸钠,以6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做统一处理。
相关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相关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5.2 硫酸、盐酸或硝酸的现场处置
若硫酸、盐酸或硝酸泄入路面,不得用高压水直接冲洗,以免促使酸雾急剧扩散至空气中造成二次污染或飞溅伤人。对少量泄漏,用干燥沙,土等惰性材料洒入泄入路面,吸附泄漏物,收集吸附泄漏物的沙,土;再用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洒入泄入路面,中和可能残留的酸。对大量泄漏,可在泄入路面周围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耐酸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中,回收或运至有资质的废物处理单位处置,再用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洒入泄入路面,中和可能残留的酸。处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酸进入下水道。对于清洗路面的废水应引入废水处理系统,达标排放。
现场处置人员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工作服,不得直接接触泄漏物。
5.3 氢氧化钠的的现场处置
若固体泄入路面,可用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尽可能地全部收集。若液碱泄入路面,对少量泄漏,先用干燥沙,土等惰性材料洒入泄入路面,吸附泄漏物,收集吸附泄漏物的沙,土;再用稀醋酸溶液喷洒路面,中和残留的碱液;对大量泄漏,可在泄入路面周围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中,回收或运至有资质的废物处理单位处置;再用稀醋酸溶液喷洒路面,中和残留的碱液。
现场处置人员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得直接接触泄漏物。
5.4 漂白水的泄漏处置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处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管网。
应急处理人员应配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5.5 锌粉的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回收。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5.6 氨水的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应急池。也可以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应急人员在上风向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协助操作,应停运事故现场周边电气设备电源,避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6 应急监测
6.1应急监测组接到指令后应立即组织应急监测人员,携带应急监测仪器,迅速前往事故现场。
6.2根据现场污染状况、受影响区域的范围的特点和污染趋势,制定现场监测方案,布设监测点位,确定监测项目和采样频次。
6.3快速分析化验,监测结果以手机短信、监测快报、监测报告等形式报应急指挥部、技术专家组。报告必须明确污染物浓度、污染程度等内容。
6.4技术专家组根据监测数据、气象和其它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物迁移程度、扩散速率和影响范围,提出控制措施建议。
7 安全防护
所有参与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行动的成员到达污染事件现场时,应根据泄漏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必要时应佩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防止烧伤、中毒或其它身体伤害。
8 应急终止与善后处理
8.1应急终止
当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得到控制,没有新的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稳定到达正常浓度水平的情况下,经现场指挥部核实和征得技术专家组同意,现场总指挥下达指令,解除应急状态,终止应急响应工作。
8.2善后处理
8.2.1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综合协调组联系有资质的环保公司转移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
8.2.2抢险组做好应急装备、处置场所的消洗工作。
8.3结果报告
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应急办公室编制总结报告,按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的要求上报。
突发环境污染现场处置预案之五
突发危险废物泄漏引起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 则
1.1 目的
及时、高效、妥善处置公司的突发危险废物泄漏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切实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由于危险废物泄漏引起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事件的应急响应。
1.3 职责
(1)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①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
②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
③及时将情况上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受并执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令。
(2)岗位员工职责
① 发现危险废液泄漏,立即使用沙包堵住危险废物流出口或修筑围堰;
② 报告现场应急小组组长;
③ 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
2 环境风险分析
2.1环境风险源识别
公司的危险废物主要为含重金属结晶物。公司危险废物在送至危险废物处理单位之前,需进行收集并在公司污泥房进行暂存,在其产生、收集和存放过程中均存在危险废物泄漏进入周围环境的风险。因此,需对危险废物的存放进行严格管理,对收集操作的工人进行有关废物性质、收集操作要求、存放要求等知识的培训,并制定相关制度,避免因人为因素引起的大面积污染和伤害风险。
公司自身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如下表所示: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年产生量
|
委托处理公司
|
1
|
含重金属结晶物
|
吨
|
16.945 t
|
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
|
2.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危险废物泄漏的区域主要为危废暂存点污泥房、氰化物废液搬运及处理区域。
2.3可能导致危险废物泄漏的原因
公司产生危险废物泄漏的主要原因:
1.废弃物在搬运、贮存过程中有散落/泄漏现象。
2.包装物破裂、渗漏,致使危险废物外泄。
3.现场员工的环境意识不足,不清楚废弃物如何分类和对环境的污染。
3 预防措施
(1)根据相关危险废物法律法规、标准编制危险废物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操作标准,培训员工进行标准化作业,并要求员工掌握化学品安全防护要求及应急处置措施。
(2)收集、贮运危险废物,必须分类进行,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一般废物中贮运。所有待处理废物均按特性分类、分区贮存;氰化物危险废物,危险物贮存不露天存放,贮存于厂内废液储池内;公司危险废物仓库单独设立,双门双锁,仓库内及房门外适当处均安装闭路电视探头及警报装置,并将监视可视屏安装在值班室24小时值班监视。
(3)受纳氰化物废水处理车间排出废水的储罐配备液位报警系统,一旦处理车间的氰化物废水存在泄漏情况,且储罐出现报警情况,相关人员可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4)危废贮存间的建设和危废贮存的日常管理,应严格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27-2001)的要求进行。
(5)公司应针对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特征,准备应急物资,如防泄漏装置、防毒面具、消防器材等,以便实施紧急处置。
(6) 危废贮存间、危废盛装容器等有关设施、场所和设备上,均牢固粘贴有关的标签、提示性危险用语、安全用语。
(7)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建有堵截泄漏的措施,地面用坚固的防渗材料建造;有隔离设施和防风、防晒、防雨设施。
(8)公司产生的危险废物在交资质单位之前,均暂时贮存在指定暂存区域的设施内。
(9)危废贮存处有专人每天进行巡检。
4 危险废物泄露的应急响应程序
4.1 无机氰化物废液的泄漏处置
在消防或环保部门到达现场之前,如果现场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或措施,操作人员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操作,控制泄漏物的影响范围。人员进入现场时可使用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一定要禁止泄漏物流入水体、地下水管道或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若处理工具有限或出于自身安全考虑,现场人员应边等待专业应急处理队伍或消防队到来,边负责现场区域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
少量泄漏时,应急人员可使用木屑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稀释后进入应急池待处理。大量泄漏时,可借助现场环境,通过挖坑、挖沟、围堵或引流等方式使泄漏物汇聚到低洼处并收容起来。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用大量水冲洗泄漏物和泄漏地点,冲洗后的水溶液必须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建议使用木屑、沙子作收容材料。
可以使用抗溶性泡沫、泥土、沙子或塑料布、帆布覆盖,降低氰化物蒸气危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以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泄漏物至槽车或有盖的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对于受污染的包装物可直接用漂白液浸泡处理,检验合格后再进行焚烧、深埋。
4.2废水处理含重金属结晶物泄漏处置
发生泄漏时,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使用铲子转移至容器中,收集的泄漏物作为危险废物转移给危废经营单位,被污染区域使用清水冲洗,冲洗废水收集进入废水站处理。
5 安全防护
所有参与突发危险废物泄漏引起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行动的成员到达污染事件现场时,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造成身体伤害。
6 应急终止与善后处理
6.1应急终止
当危险废物的泄漏得到控制,且泄露的危险废物已得到清理完毕,不会再对环境构成危害,经指挥部、技术专家组核实,现场总指挥下达指令,解除应急状态,终止应急响应工作。
6.2善后处理
⑴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综合协调组联系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转移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
⑵ 抢险组做好应急装备、处置场所的消洗工作。
6.3结果报告
突发危险废物泄漏引起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应急办公室编制总结报告,按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的要求上报。
突发环境污染现场处置预案之六
自然灾害诱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 则
建立统一指挥、科学有效、规范有序的自然灾害诱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的综合指挥水平和环境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员伤害、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事件引起的人员伤害、环境污染的应急响应工作。
1.4 自然灾害类型
公司面临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自然灾害类型主要包括:
1.台风:深圳夏、秋二季有台风侵袭。台风可能造成污水处理设备损害,造成废水超标排放。
2.暴雨:因台风携带大量雨水,造成洪水冲击公司内的危险废物堆放场所或危险化学品仓库造成环境污染。
3.地陷:因公司工程施工或临近区域政府工程施工造成公司地面塌陷。
2 职责
2.1 应急办公室负责收集深圳市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暴雨信息,提前通报相关部门。
2.2 抢险组负责事发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人员救护、物品转移、污染控制。
2.3 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须的物资和资金。
2.4 综合协调组负责向政府和相关方进行信息通报,同时负责联系医疗单位实施抢救。
2.5 应急监测组必要时对被污染的水体、土壤、空气实施快速监测,及时提供监测数据。
2.6 技术专家组负责现场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3 自然灾害事件预防
3.1 每当市气象台发布台风、暴雨预警信息后,应急办公室指派专人沿公司周围进行一次现场踏勘,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踏勘人员发现在台风暴雨中可能发生吹倒建筑物和高空设施、吹落高空物品、下水道严重堵塞等重大隐患时,应立即报告应急办公室领导,请求及时处理。紧急情况时,公司领导应组织人员疏散或设备转移。
3.2 公司应建立健全长效的隐患排查机制,对公司范围内易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影响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风险评估,对发现的隐患投入资金进行治理。
3.3 应急办公室应与密切关注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并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后勤保障组,促其做好应急物资的准备。
4 预警
4.1 应急办公室负责气象信息的收集和跟踪,及时了解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状况信息和预警信息。
4.2 政府相关部门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等预警信息时,公司即进入自然灾害的预警状态。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发布预警,同时通知各应急工作组进入预警状态。
4.3 当进入自然灾害预警状态时,相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1.应急办公室分析灾害可能对公司安全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预测自然灾害的可能发展趋势,并将要求通知相关部门。
2.台风、暴雨来临之前,各部门须组织对本部门可能受到威胁的场所进行专项检查,如检查附近地面、房屋有无裂隙、塌陷现象,附近的排水沟是否畅通,发现隐患,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3.雨季来临之前,工程部应对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机电设备必须全面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雨季来临之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行政部必须安排人员对站、场水沟和地沟中的淤泥及时清理干净。确保防洪及排水系统安全运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维修好,保证正常排水。
5.检查避雷设施,确保其运行正常。
6.应急办公室在预警发布后,检查一次防御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物资,对于需要补充的应急物资及时采购。
5 应急响应
5.1 信息报送与响应启动
5.1.1 自然灾害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时,现场事件发现的员工有责任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
5.1.2 接报人员获取事件的相关信息后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报告,说明事件的具体位置、类型和已造成的危害。
5.1.3 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已经或即将发生,对公司的安全生产、财产和环境构成严重危害和威胁。经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公司成立现场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5.1.4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在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后,第一时间向各应急工作组下达应急指令。抢险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技术专家组成员立即集结赶赴现场开展处置工作,应急监测组原地待命。
5.1.5 抢险组到达现场后,立即调查清楚事件所造成的安全和环境影响,将信息及时报告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
5.1.6 应急处置指挥部研究现场反馈的信息,视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向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等上级部门报告。
5.2 现场处置
5.2.1 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首要任务是指挥安全保卫组抢救伤员、疏散现场与应急响应无关的人员,拉起警戒线、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5.2.2 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对于可能受塌方、台风威胁的危险化学品仓库或危险废物堆场,应指挥抢险组实施紧急转移。当现场应急人员不够时,现场总指挥可立即调动安全保卫组紧急支援。
5.2.3 技术专家组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事件评估,评估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或危险,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时,制定现场应急抢救方案和安全措施,消除次生灾害影响。
5.2.4 对于已经造成次生性环境污染的事件,应急监测组制订现场监测方案,经现场总指挥同意后实施。监测结果立即反馈总指挥和技术专家组,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5.2.5 如果已造成次生性环境污染,抢险组应依据污染物的流向采取堵截、收集、转移等措施,力图使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5.2.6 后勤保障组组织调配装备、器材、药品、食品、抢险车辆等应急救援物质,承担疏导车辆和维护现场秩序的任务。
5.2.7 地质灾害现场处置措施
1.根据塌陷现场情况圈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在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禁止非抢险人员进入。
2.视险情发展扩大撤离范围,必要时,进行疏散。
3.地面塌陷发生后,应及时填堵临近建筑物的地面裂缝、塌陷坑,并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对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待进行危房鉴定后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4.对于埋地隐蔽工程的污水管道等裸出地面时,应采取支护或支撑措施,防止其断裂后污水污染土壤。
5.当地陷引起污水管道断裂时,应立即切断污水水源源头,用潜水泵将剩余污水抽至污水处理站或应急池;对被污水污染的土壤转交给环保公司进行处置。
5.2.8 台风、暴雨洪涝灾害现场处置措施
1.发生灾害性强暴雨天气期间,应急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公司周边和危险重点源进行不间断巡检。
2.适时清理折断和倒状的树木和清理雨水栏上面的阻拦物体,保持道路和排水系统畅通。
3.对与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大量积水的危险源和重点设备区域实施排水和抽水措施。
4.切断危险区域内的运行设备电源。
5.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域,实行适时管制措施。
6.将潜在水浸设备移到安全位置。
7.组织疏散危险建筑物内员工。
5.3 扩大应急
5.3.1 事故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险力量不足,事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抢险组立即向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汇报。
5.3.2 应急领导小组依据现场指挥部反馈的信息,决定是否向政府应急、环保部门求援,实施扩大的应急响应。
5.3.3 当需要周围居民或相邻企业人员实施紧急疏散时,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求援,由公安部门决定疏散范围和疏散路线。
5.4 相关部门响应程序
1.各部门紧急排查生产和生活设施损毁情况,组织抢修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2.对于没有损毁的设施,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持正常生产秩序。
3.必要时做好现场人员疏散工作。
4.维护部门内部人员稳定。
5.组织部门灾害损失统计,并报应急领导小组。
6 应急结束
当具备下述条件时,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经请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可宣布应急行动结束:
1.塌方、台风等自然灾害已经停止,没有继发的可能;
2.受伤者已经得到救治,环境污染已得到控制,现场污染物已被清除;
3.市气象部门已通过媒体解除了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
4.应急处置行动已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必要。
7 善后处理
7.1 抢险救援行动完成后,进行临时应急恢复阶段,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要组织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
7.2 技术专家组协助现场指挥部制定恢复生产、生活计划,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7.3 综合协调组进行事故后的伤员安抚、损失统计工作,并进行事故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应急响应过程、事故经济损失、防范措施及责任追究等。事故调查报告必要时报政府环保、应急部门,对于自然灾害动用外部力量的事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事故调查,公司全力配合。
突发环境污染专项预案之七
突发停电事件引起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1 总 则
提高公司对突发停电事件引起环境污染的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停电引起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本公司《突发环境安全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突发停电引起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
1.4 公司存在的停电类型
1.因严重的自然灾害引起的高压线路、高压设备大范围的破坏,对站、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事件,如受雷击影响,造成大面积停电;
2.小动物进入高压配电房,引起的高压设备损坏,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事件;
3.供电公司因自然灾害或紧急抢修,引起站、场非计划停电而停电的事件;
4.人为破坏电网设施而引起的停电事件。
2 职责
2.1综合协调组负责向政府和深圳市供电公司进行信息咨询。
2.2 抢险组负责事发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人员救护、物品转移、污染控制。
2.3 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须的物资和资金。
2.4应急监测组必要时对被污染的水体、土壤、空气实施快速监测,及时提供监测数据。
2.5专家咨询组负责现场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3 停电事件预防
3.1 严格执行操作制度,防止人为误操纵引起的公司用电系统事故发生。
3.2 对工作票所列的安全措施、接地线、绝缘隔板,应做好记录,并有明显的标记,防止恢复系统后安全措施未拆除引起系统故障。
3.3 定期检查公司用系统的备用柴油发电机完好,备用柴油发电机电源的选择按钮在“自动”状态。
3.4 柴油发电机必须经常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并定期进行联动试验。
3.5 加强直流系统的维护,保证在厂用电系统交流中断时,蓄电池组能够承载机组最重要的站、场用电负荷。
3.6 变电运行值班人员加强设备运行巡视和测温工作,发现缺陷及时汇报,及时处理,防止设备隐患引突发停电事故。
4 停电事件的应急处置
4.1 当停电发生时,应急值班人员应第一时间与公司工程部维修人员联系,维修人员应初步判断停电类型,尽快向值班领导和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4.2 应急领导小组、工程部维修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4.3 工程部对人员进行分配,分组进行以下处置:
1.立即确认是内部设备故障停电还是外部停电;
2.启动组负责柴油发电机的启动,要求在停电后5分钟内启动备用电力供应保障用电。
3.确定故障原因与地点,对现场设备进行紧急抢修,对运行操作给予配合,各种保护、自动装置动作信号分析。
4.4停电应急措施
4.4.1供电线路计划停电
1.在事先接到停电通知的情况下,工程部应事先将停电线路、区域、时间、各种设备使用以及安全防范要求等情况通知各个部门,并在主要出入口发布停电通告,必要时启用紧急广播系统通知。
2.生产部门及保卫部门应做好停电前的应变工作,并做好设备停电保护工作。
3.废水处理站应根据停电时间的长短确定能否容纳停电期间入站的废水,必要时将部分废水排入应急池,如应急池仍不能容纳,应及时准备空桶或及时通知环保公司,将囤积废水排入空桶内或请环保公司将废水抽走处理。
4.为防止停电引起的废气超标排放,在保证生产车间停止排放废气的前提下,废水处理站值班人员停电前应关闭废气处理设施总电源,送电后,应立即开启其电源开关,并确认废气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4.2供电线路突发性故障停电
1.出现突发性停电时,综合协调组应立即电话询问供电公司问明停电原因及停电时间的长短。
2.立即报告应急值班领导,说明情况。
3.如停电时间较短(10分钟之内)应等待市电来后启动高低压电。
4.如停电时间较长,应尽快启动备用发动机,保证设备的供电。
5.公司电工要立即排查停电原因,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通知生产部门立即停止向废水处理站排水,同时关闭外排渠道闸阀,防止未经处理的废水外排。
6.停电期间,应保证生产车间停止排放废气,废水处理站当值人员应切断各废气处理设施总电源并进行巡查,待停电故障排除后,立即启动废气处理设施电源,并确认废气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4.3内部设备故障停电
1.电工会同人力资源行政部立即确认停电故障原因,查找故障环节,切断相关设备的电源。
2.电工实施应急响应作业,5分钟内紧急启动备用电力供应。
3.当出现废水站设备故障及大修而无备用设备或备用设备无法启用等情况时,废水处理站要及时与应急领导小组联系,确定大修时间,采取相关措施在大修期间存放污水,关闭外排闸阀防止外排。同时,根据大修时间的长短确定废水站及应急池能否容纳大修期间入场的污水。
4.5 事故扩大应急处置措施
1.一旦停电事故引起环境污染严重,立即请求环保部门和环保公司协助抢险。
2.综合协调组负责事件的跟进和配合政府调查工作。
突发环境污染现场处置预案之八
突发环保设施受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总 则
1.1 目的
对于突发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件进行及时、高效应急处置,将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突发受限空间(废水处理池、废气净化塔、废气收集罩)作业引起事件的应急响应。
1.3职责
1. 应急监测组负责测试受限空间内氧气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2. 后勤保障组负责为现场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应急物资。
3. 综合协调组负责对外信息报送,紧急联系医疗单位,实施伤员救护工作。
4. 技术专家组负责对现场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2 环境风险分析
2.1环境风险源识别
受限空间作业易导致的事件范围及后果:
⑴ 中毒事件危害范围和后果:
发生中毒事件的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主要是废气等造成急性中毒。中毒者一般会出现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等,引起全身各系统与组织的损害,甚至造成中毒者死亡。
⑵ 缺氧窒息事件:
发生缺氧窒息事件,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根据受限空间氧气含量及消耗量不同,其后果有轻有重)。
2.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受限空间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有:废水处理池、废气净化塔、废气收集罩。
3 预防措施
(1) 公司或外来施工方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事先向人力资源行政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获得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后方可启动作业程序。
(2) 公司安全主任应对进入废气处理塔等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3) 进入废气处理塔作业前应在停产的情况下关闭废气的进、出的管道阀门,排空废气塔内废气,实施强制鼓风换气(鼓风时间约为1-2h),但严禁直接向废气塔排放氧气或富氧空气。
(4) 空气置换完毕,应检测受限空间中有毒物质含量,确认非甲烷总烃浓度达标及氧气浓度符合要求。
(5) 作业人员应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作业现场应配备呼吸器等应急用品。动火作业还需配置消防器材。
(6) 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过程中,应派两人于废气塔口专门实施安全监护,配足应急防护设备。当发现作业人员出现中毒或窒息症状时,抢救者必须戴上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方可进入施救。
(7) 需要动火作业时,应另行办理动火作业许可。
(8) 受限空间照明电压不得大于12V。
(9) 作业结束,安全监护人员应确认现场处于安全状态后方可离开,并收回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4 应急响应程序
4.1员工一旦发现已经发生了受限空间作业事件或发现受限空间有受伤人员,应立即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且立即使用鼓风设备进行鼓风,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对被困人员施救,人员严重受伤,应及时拨打120。
4.2 抢险组、安全保卫组、应急监测组、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集结完毕后赶赴现场,技术专家组原地待命。
4.3 抢险组用立式风扇立即向事件发生场所进行简单、快速持续鼓风,然后迅速戴上过滤式防毒面具,并携带绳子进入受限空间。
4.4 现场处置员先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妥善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
4.5 抢救过程中,受限空间内抢救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救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4.6 救出伤员后,对伤员进行下述方式的现场急救,并尽快将伤员转送医院。
4.6.1 中毒急救
1.呼吸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2.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
3.经皮肤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4.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尽快送往医院,由专业医生处理。
4.6.2 缺氧窒息急救
1.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
2.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尽快送往医院,由医生处理。
3.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5 注意事项
紧急救援时注意事项:
1.禁止现场处置人员在情况不明或无防护情况下,盲目进入事件现场,须保证人身安全。
2.处置人员必须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防止受到伤害。
3.在就近安全地带紧急抢救受伤人员,必要时及时转送医院救治。
4.紧急抢救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要因一时抢救无效而轻易放弃抢救。
5.若出现财产损失,在优先抢救人员的前提下,及时抢救财物,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
突发环境污染现场处置预案之九
突发交通事故次生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 总 则
1.1 目的
为科学应对公司突发交通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危害,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深圳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危险废物(收运回来处理的废物)拉运车辆发生突发交通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事件的应急响应。
1.4 突发交通事故引起环境污染事件类型
公司在拉运危险废物的路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拉运的危险废物以固体散落甚至是液体泄漏的形式进入周边环境中,致使水体和/或大气产生污染。
2 职责
2.1 相关交通事故可能离公司较远,公司相关应急小组并不一定能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故而,车辆运输人员应第一时间同时通知公司应急办公室和交警、消防、环保等政府部门。
2.2 事发车辆运输人员是事故的第一响应责任者,应做好及时通报和先期处置工作。
2.3 综合协调组:接到运输人员报告及应急办公室通报后,迅速召集其它专业小组进入实战状态(各小组做好准备工作后即刻赶往事故现场),将应急领导小组命令第一时间传达给各专业小组,并将各专业小组最新情况汇报给应急领导。同时负责交通事故次生污染事件对外联络和通报、续报工作;应急环境事件结束后,配合政府部门对突发事件引起环境污染事件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对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并提交调查报告。
2.4 抢险组会同运输人员实施紧急现场处置,清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防止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向周边扩散,控制事态扩大。
2.5 应急监测组: 根据需要负责空气、水体或土壤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及时提供准确数据。
2.6 后勤保障组:为现场处置提供必需的应急物质,化学品泄漏污染范围扩大时应提供进一步的人员、车辆、器械支持。
2.7 技术专家组:主要工作为参与、指导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应急现场指挥部决策参考。
2.8 安全保卫组:根据化学品泄漏影响范围划定警戒区域,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另对现场应急抢救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监护工作。
3 预防与准备
3.1 公司车辆拉运危险废物情况如下:
公司共有5台拉运车辆,含2台货车和3台皮卡。其中,2台货车可拉运含氰固体废物或含氰废水,运输频次为平均每台车20次/月;3台皮卡主要运输含氰固体废物,运输频次为平均每台车10次/月。
运输的废物种类有:含氰表面处理废物(HW17,346-057-17,346-059-17)、含有氰化物的饱和或废弃的离子交换树脂(HW13类中的900-015-13)、无机氰化物废物、其他废物(HW49类中的900-041-49)。
3.2 严格要求运输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公司根据危险废物运输相关规定,制定安全操作标准,培训员工按标准化作业,并告之运输人员掌握相关废物的安全防护要求及应急处置措施。
3.3 运输人员应严格按运输计划和车辆行驶路线进行行驶,应坚决杜绝超速行驶、超时驾驶等行为。
3.4 公司应针对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特征,为运输车辆配备应急物资,如堵漏装置、收集装置、吸附材料、防毒面具、消防器材等。
3.5 人力资源行政部会同公司车辆管理部门应每天对危险废物运输车辆进行巡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
4 应急响应程序
4.1 如交通事故造成液体废物泄漏、固体散落,并可能导致周边环境污染时,车辆运输人员应第一时间同时通知公司应急办公室和交警、消防、环保等政府部门。同时,运输人员在做好安全防护前提下,应尽力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扩散,为后续救援赢得时间。
4.2 抢险组、安全保卫组、应急监测组、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集结完毕后赶赴交通事故现场,现场如有消防、环保等外部救援力量,公司相关小组积极配合。
4.3 当外部救援力量(如消防、交警、环保等)赶到现场后,现场处置的指挥权上移,公司的所有应急力量(人力、物资)应全力协助配合,服从统一指挥。
4.4 划定紧急隔离带,实施交通管制。公司安全保卫组应协助交警部门对道路进行戒严,在未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性状、危害程度时,严禁通车。
4.5通过向运输人员询问、查看运载记录、利用应急监测设备等方法迅速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危害程度、扩散方式。根据事故点地形地貌、气象条件,依据污染扩散模型,确定合理警戒区域,采取防范二次伤害和次生、衍生伤害的措施。
4.6 配合政府部门调查事故区和毗邻区基本情况,明确保护目标和基本风险状况。迅速查明事故点的周围敏感目标,包括:1km范围内的居民区(村庄)、公共场所、河流、水库、水源、交通要道等。为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次生污染和群众转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7 交通事故如导致固体废物散落,应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在做好人员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将散落固体废物转移至容器中,转运至公司进行进一步处置;被污染区域使用清水冲洗,冲洗废水收集转运回公司废水站处理。
交通事故如导致液体废物泄漏:1)在消防或环保部门到达现场之前,如果现场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或措施,操作人员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操作,控制泄漏物的影响范围。人员进入现场时可使用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一定要禁止泄漏物流入水体、地下水管道或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若处理工具有限或出于自身安全考虑,现场人员应边等待专业应急处理队伍或消防队到来,边负责现场区域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2)少量泄漏时,应急人员可使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稀释后进入应急池待处理。3)大量泄漏时,可借助现场环境,通过挖坑、挖沟、围堵或引流等方式使泄漏物汇聚到低洼处并收容起来。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用大量水冲洗泄漏物和泄漏地点,冲洗后的水溶液必须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建议使用泥土、沙子作收容材料。可以使用抗溶性泡沫、泥土、沙子或塑料布、帆布覆盖,降低氰化物蒸气危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以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泄漏物至槽车或有盖的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4.8 交通事故后,应优先转移、救治伤员,并尽快将伤员转送医院。
4.9如交通事故次生污染对周边造成一定影响,应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消除群众的疑虑和恐慌,积极防范污染衍生的群体性事件。
5 安全防护
所有参与突发危险废物泄漏引起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行动的成员到达污染事件现场时,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造成身体伤害。
突发环境污染现场处置预案之十
突发限制运输事件应急预案
1 总 则
1.1 目的
对于突发的限制运输事件进行及时、高效应急处置,如发生事故,将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运输车辆突发限制运输事件引起污染的应急响应。
1.3职责
1. 应急监测组负责可能导致的污染的大气、水体监测。
2. 后勤保障组负责为现场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应急物资。
3. 综合协调组负责对外信息报送,紧急联系医疗单位,实施伤员救护工作。
4. 技术专家组负责对现场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2 环境风险分析
2.1环境风险源识别
路面出现突发交通管制时,危险废物运输车辆滞留在公路上,因运输的废物危险性较大,长时间滞留于路面(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区域),泄漏等事故导致的人员伤害、污染后果更严重。
3 预防措施
3.1公司人力资源行政部负责收集、了解危险废物运输路线相关的交通信息,如有突发状况,及时通知运输人员。
3.2每台运输车辆尽量配备有路况信息导航,让运输人员及时了解路况信息,对突发状况及时做出反应。
4 应急响应程序
4.1如发生突发交通管制情况,因车辆密集、车距较小,行驶易发生碰撞导致危险废物泄漏,故运输人员应保证安全行驶,不应采取违规变道、抢行等易导致事故的行为。
4.2交通管制使得滞留危废运输车辆的风险增加,如果交通状况长时间得不到缓解,运输人员可联系公司应急办公室和交警、消防等部门,请求协助相关车辆的安全转移。
4.3应急办公室接到交通管制长时间没有缓解的报告后,应报公司应急指挥部,综合协调组与交警、消防等部门保持联络。各应急小组做好应急准备,一旦运输车辆出现泄漏等事故,各小组立即出动处置。
4.4如运输车辆长时间滞留同时产生了液体泄漏、固体散落等事故,指挥部通知各应急小组立即前往现场处置,现场如有消防、环保等外部救援力量,公司相关小组积极配合。液体泄漏、固体散落等事故的具体处置参照交通事故次生污染的处置流程。
5 安全防护
所有参与突发危险废物运输车辆警戒、转移等应急处置行动的人员到达污染事件现场时,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造成身体伤害。如交警等人员在现场无相关防护装备,公司后勤保障组应积极协调提供,保证处置过程的安全。